期刊信息

刊  名:人民检察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主办单位:检察日报社
周  期:中文
出版地: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创刊时间:1956
复合影响因子: 0.564
综合影响因子: 0.286
国际标准刊号:1004-4043
国内统一刊号:11-1451/D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法苑随笔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栏目 > 法苑随笔 >

是谁把“廉洁先生”拉下马

哈佛法学院毕业、律师出身、曾任纽约州检察长,自居为“廉洁先生”的纽约州前州长艾略特·斯皮策仅用了短短三天便结束了他十五个月的州长生涯。2008年3月10日,纽约州前州长斯皮策因涉嫌嫖妓的丑闻被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报道一出,仅仅90分钟后,斯皮策便不得不召开记者会向公众致歉。二天之后,斯皮策正式辞职。在政界口碑极佳的斯皮策曾被美国各大媒体称为“华尔街头号公敌”、“奸商克星”,并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为维护理想原则而战的战士”。与其自身行为形成极大反差的是,斯皮策在担任州检察长期间至少清剿过两个卖淫集团,而担任州长后签署的第一项法令就是加大对召妓嫖客的惩罚力度,将刑期从最多三个月提高到一年。而今这位“虚伪先生”在媒体和检察官轮番曝料之下,终于被撕下了伪装。
  将位高权重、被认为政坛实力派人物的斯皮策拉下马,从发现苗头到公布真相,其效率之高、速度之快,让我们不得不对美国式反腐机制刮目相看。这起案件给我国反腐工作带来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斯皮策案的成功告破,首先得益于美国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斯皮策案件源于一项正常的查税行动,美国银行保密法要求美国金融机构制定反洗钱计划,以帮助政府追查恐怖组织、毒品集团和其他犯罪组织的资金来源,美国各大金融机构也必须向政府报告可疑的金融交易。“9·11”事件后,为追查恐怖资金的情况,美国司法部及财政部规定,单日或连续数日进出款项超过1万美元,或者是疑似洗钱手法的转账,银行都必须按程序向财政部报告。而在联邦查缉洗钱法令中还特别要求,银行对“政治上曝光率高的人物,包括政治人物、法官、检察官及公务人员和他们的家属的财务状况应特别注意”。也就是说,在美国经手1万美元以上的存取款,银行都要报告备案,如果客户为规避这一规定,分拆后以低于1万美元的数额频繁取现或者转账,甚至还有其他掩盖金钱流通来源的企图,银行就会直接向税务部门甚至联邦调查局举报,如果银行不举报,银行就触犯了法律。斯皮策一次在向妓院支付1万美元时,为了规避银行的这一上报规定,便将这笔钱分成数次转给妓院开设的幌子公司,但银行方面敏感地发现了其中异常,向联邦国内税务局递交了可疑活动报告。国内税务局追查后发现这些账户属于斯皮策,于是将此案移交给反腐调查部门,由此迅速掀开纽约州州长开销8万美金召嫖高级妓女的内幕。小心谨慎又深谙法律的斯皮策最终也没有躲过美国完善的金融和税务管理体制,可以说,斯皮策召妓丑闻的曝光,是美国有效运作的税务和银行监管制度对公民违法行为的正常防范和监督发挥了作用。在美国,不仅有官员的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而且通过发达的金融网络与完善的税收和银行监管体制对官员财产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官员财产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监督,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及时介入调查。这种制度设计,对抑制官员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年的尼克松水门事件,一个重要突破口便是银行查到总统尼克松手下有人向国外非法转移资金的事实。
  在我国,因为种种原因,尚未实现对官员的财产公开申报制度,但是如果能够完善银行监管体制,建立起对官员财产状况的监控机制,既可以对贪官起到一定的震慑和约束,防止其向境外转移赃款,同时也能给反腐败工作带来有效的查案线索。
  查处斯皮策案,独立而强大的调查机构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初,税务机关在收到银行的可疑交易报告后,立刻报请联邦调查局协助调查,很快,国内税务局、联邦调查局和曼哈顿地区专门调查政治贪污案的联邦检察官开始合作追查此案。由于涉及到州长这样的高官,调查小组向司法部长打报告,获得批准后继续进行调查;随后又取得法官批准,对斯皮策的电话和手机进行监听。在司法部长的同意和法官的授权下,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独立办案,对州长斯皮策进行数月调查而未受任何干扰。
  在美国,负责监督和制止公共腐败的政府部门有两大类,一类负责对公共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主要是司法部刑事局公共诚实处、联邦调查局和独立检察官。另一类则是非刑事公共诚实机构,它们不具有对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的功能。其主要责任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审查联邦雇员和官员的财产情况,解释刑法和行政部门的公共诚实规则。在对政府部门人员腐败的追查中,主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就由大名鼎鼎的联邦调查局来承担。联邦调查局地位很高,直属白宫,在各地的分部不受当地政府管辖,可以调查任何人。在可采用的手段和措施上,联邦法律也赋予了其极大的权力,在美国人看来,内部腐败比普通刑事犯罪的危害更烈、情况更复杂,特别是调查公共机构腐败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之采取一切可能的调查手段都是必要的。联邦调查局可以利用的技术侦查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窃听、监视、录像等。只要经过联邦法院法官许可,联邦调查局按照一定的程序审批即可使用,并可作为呈堂证据。此外,联邦调查局经常使用线人、卧底和合作证人等配合调查人员对腐败案件进行调查。在斯皮策案的查处过程中,银行、税务部门、联邦调查局以及联邦检察官分工负责,环环相扣,形成运作迅速而有效的联动机制。调查小组在取得调查授权之后,独立而秘密地调查,既隐秘又不受干扰,当事人斯皮策对于自己一直处于被监听状态毫不知情,仅仅比记者早两天才得知自己正遭受调查,这足见调查机构的强大威力。
  在斯皮策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媒体监督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在美国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总统是靠不住的”。身为公职人员应具有更高标准的道德与行为准则,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就将难以面对公众的质疑。东窗事发后,面对公众的愤怒,傲慢的斯皮策不得不低下头,向公众认错:我非常失望没能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我现在必须重新获得家庭的信任。
  美国有发达的媒体监督网络,截至2000年,美国共有1万多种报纸(其中日报1570份),1.2万种杂志,1.17万个广播电台和1.45万个电视台。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媒在美国的力量逐年上升,各传统媒体也纷纷应用网络拓展业务。媒体和媒体报道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媒体已经成为美国人了解外部世界和对各种事件形成看法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时代》、《新闻周刊》以及三大广播公司(ABC、CBS、NBC)的力量最为强大。这次斯皮策案最早就是由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出来。据相关资料统计,73%的成年美国人声称他们是报纸的经常读者,平均每个家庭每天收看电视达7小时,晚间电视观众高达1亿多人,一些特殊节目的观众还要多。此外,一般美国人每周至少上网5个小时。在美国,媒体素有“第四种权力”之称,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媒体对权力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大大小小的公众人物都是通过媒体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独立公正的媒体报道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内知道真相,在斯皮策的丑闻首先被《纽约时报》曝光后,各类媒体对这一丑闻进行了深入报道和有力鞭挞,斯皮策虚伪的面目瞬间被人们识破,《时代》周刊直截了当地引用了斯皮策一名前顾问的话:“他没有朋友”。而在斯皮策考虑是否辞职的两天里,媒体更是对这一事件通过密集报道实施集中“轰炸”,给斯皮策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迫使幻想采用拖延策略的斯皮策主动下台。

上一篇:报应不是司法的追求
下一篇:“角色扮演”与刑讯逼供